8月3日,第十六届全国高校野外实习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实习队伍满载前半段考察的收获与喜悦,以饱满的热情继续着围绕黄河“几字湾”的综合考察行程。
内蒙古段:穿沙越水,踏草行城,观苍茫地貌思新程
3日下午,实习师生进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实习队员通过实地考察乌兰布和沙漠环境,记录其主要地貌类型、植被分布情况与沙土粒度成分,深入了解了乌兰布和沙漠的生态系统特点,分析乌兰布和沙漠与乌海湖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及生态耦合关系,深入认识乌兰布和沙漠与乌海湖“西沙东湖”的格局,了解当地防沙治沙工程的原理、实施效果及对沙漠生态环境的影响。
4日,实习队伍前往磴口县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对这一黄河干流上游的大型闸坝工程进行考察学习,掌握水利工程对当地区域水资源调配、农业灌溉、防洪防凌等多方面作用,深化对水文水资源相关知识的理解。下午,队伍抵达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沙漠区,延续昨日对沙漠治理的学习,结合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奇迹的宝贵范例,进一步探究该地区沙漠化与综合治理背后的人地关系演变过程。随后,队伍来到亿利阳光谷,考察“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互补实践措施,深入感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5日,实习队伍前往包头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见证“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转型发展历程,把握生态治理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应用与产业升级发展的创新路径。下午,队伍来到了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参观考察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本站科研人员的专业讲解下,系统学习了水环境、土壤指标、大气环境和生物指标等多要素的观测技术与方法,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随后,前往召和草原开展实地生态考察,通过实地踏勘与系统观测,识别本区草原植被,分析针茅属植物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原因,并对当地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分析土壤发育特征、有机质含量及盐碱化程度等,结合本区人类活动影响,探讨本区的土壤退化和恢复机制。

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设施
6日,实习师生在呼和浩特的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开展实践学习,对内蒙古自然地理整体风貌有了全面综合的认知。下午,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内蒙古段)欢迎仪式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院长郑祥民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长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哈斯额尔敦教授分别就“全国地理学跨区域实践平台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湖泊系统的形成”“一片区域一支队伍”“鄂尔多斯高原沙丘动态”进行专题报告。当晚,辛静微、李蓝汐所在第12组以“钢城蝶变——包头市规划演进与产城生态协同发展之路”为主题,阐释小组队员结合实习经历对包头市城市发展路径的认识与思考。

内蒙古师范大学合影
内蒙古段实习历时4天,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考察特色框架,跨越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五个地级市,聚焦沿途多样地貌景观单元,实地探寻区域人地系统的格局、过程与机理,为探索内蒙古自治区特殊区位生态恢复、产业发展等问题提供综合认知框架网络。
山西段:古迹今貌,酒酿传香,历表里山河共传承
越历高山、沙漠、草原等多样地貌,实习队伍踏上了山西段实习历程。7日,实习队员前往山西省右玉县长城-杀虎口关隘与右卫古城墙,了解晋商走西口的民族交融历史,通过实地考察本区的长城关隘系统,深化对人、自然环境、技术、社会组织四元素之间共生关系的理解。随后,实习队伍在右玉精神纪念馆进行参观,感受当地人民的拼搏精神与治沙智慧。下午,实习队伍前往牛心山考察当地的古火山地质遗迹,北京大学刘耕年教授为队员们展开讲解,对比不同区域的火山地貌特征,解释了牛心山曾历的火山喷发过程与表层岩层特征。

杀虎口关隘合影
8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白中科教授就“地理科学暑期社会实践”展开主题报告讲座。随后,实习队伍前往大梁水库开展考察,深化对山西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认知,理解本区城市与矿区融合发展的线路。
9日,实习队伍前往汾河源头考察学习,了解本区岩性与水源储存输送的关系,对源头区“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实地观察和验证,并结合当地煤炭能源开采历史,深化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的理解。随后,实习师生于芦芽山天池湖泊群考察当地冰川作用下的地质特征。下午,实习队伍进入芦芽山马仑草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途中,实习成员在指导下同步观察周边植被垂直分异规律,并学习样方设立的标准方法,提升自然地理实践能力。

马仑草原鼓丘
10日,实习队伍先于贾家庄开展实践学习,了解当地治理盐碱土的历程及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路径。实习队员于此进行深入探访,分组入户调查访谈当地居民对贾家庄村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的看法。随后,实习队伍前往吕梁市汾酒产业园与清徐县紫林醋厂,考察本区酿造产业链条建设现状,理解产业集群形成的意义与价值。
山西段实习历时4天,途径右玉、朔州、宁武、太原四个核心实习区域,重点考察“两山-两盆”典型地貌单元,围绕“煤”“城”“河”三大核心命题,深入探索“双碳”目标下资源型省份的可持续发展范式,构建了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框架。
11日,第十六届全国高校联合野外实习闭幕式在山西师范大学举办。各小组围绕实习过程所思展开总结汇报。辛静微、李蓝汐所在的第12组以“酿造产业集聚对乡村经济活力影响研究”为主题,结合山西段实地考察经历,系统分析阐述了清徐县、文水县、汾阳市等地酿造产业发展集聚拉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对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策略。实习汇报成果最终获评一等奖。

我院学生实习汇报结果获评一等奖
通讯员:李蓝汐
编辑:刘新星
审核:梅琳、刘新星、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