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MTM与MPPM专业硕士研究生25人以及旅游管理本科专业4位留学生前往湖北省利川市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腾龙洞开展喀斯特地貌特征、成因与旅游利用的考察实习,将课堂理论与野外实践相结合,深化对喀斯特地貌形成机理的理解,探讨自然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之道。

腾龙洞作为亚洲最大的单体旱洞,发育于三叠系嘉陵江组厚层灰岩与白云岩中,总长度约59.8公里,其洞穴系统记录了清江流域古水文与新构造运动的长期演化历史。 通过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张老师的介绍,同学们系统了解了腾龙洞的成因链条 , 燕山运动奠定了区域构造基础,为地下水的溶蚀活动提供了条件;喜马拉雅运动引发地壳抬升,迫使古清江改道,促成了原本充水的溶洞演变为今日壮丽的旱洞奇观。
在洞内考察环节,同学们通过触摸洞壁深浅交错的水痕线、观察钟乳石的层理裂隙、分析干涸河槽中嵌存的磨圆卵石,为“构造运动”“地下水溶蚀”等抽象概念找到了可触可感的具象证据。各小组按照“成因—痕迹—记录”的逻辑分工协作,采集了关键地质现象影像数据,为后续室内分析与课题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此次考察不仅是一次地质研学与实践,也是一场文化与自然融合、传统与科技碰撞的观摩与体验。师生们在洞内巨型天然剧场观看了融合土家文化的大型歌舞《夷水丽川》,深刻体验了自然奇观与人文演绎相结合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也感受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所焕发的无穷新意。
在考察、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同学们围绕景区开发中灯光设计如何体现审美、现代科技如何与自然审美相结合、解说体系如何从神话向科普转型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通讯员:黄丞源 程燕子 程俊豪 张昊晨 郭芷彤 姚天宇
编辑:刘新星
审读人:谢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