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庆忠,男,1963年9月出生,湖北浠水人,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二级教授, 博士,博士后合作导师。华中师大云南校友会名誉会长,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原科研处长,云岭学者,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优秀社科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高校教学科研学术带头人。主持各级纵向项目40余项,编制全国旅游规划100余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7项、教育部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
明庆忠长期关注区域地理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战略咨询服务、规划研究编制、高端人才培养”等,并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带领团队主要在以下方面作出了贡献:
1.从生态旅游到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形成系列成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从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旅游产业生态化与低碳发展形成系列成果。完成国家社科《边疆高原山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云南省《云南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研究》《中甸旅游地貌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滇西北高山峡谷区旅游开发影响效应及其调适研究》《滇西北大河流域地貌演化与旅游景观形成研究》《云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与产业建设研究》等项目。发表的论文多篇被转载。合作出版的我国第一本《生态旅游》至今仍是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教材,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出版《旅游循环经济学》《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研究》等10余部,其中《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获省级三等奖;《走出中国长远发展的资源环境困境》获省级一等奖 ;《人地关系和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获省级二等奖;《滇西北旅游地貌资源及其开发研究》《云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与产业建设研究》《滇西北高山岭谷区旅游开发效应及其调适研究》等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文旅融合与区域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并获广泛认可
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临沧城乡生态建设与民族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研究与示范》项目及《佤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国家基金《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及关联机制》《西南陆疆边境跨境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机制及模式》《山地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及其机制》及云南省《加快云南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云南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云南旅游发展空间演化与发展模式研究》《云南省旅游景区优化布局与管理改革研究》等重大重点课题。2009年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文旅融合论文,多篇论文被转载。出版《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业与城镇建设》《基于生态文明的云南旅游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等。《任务驱动下的旅游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 在“2020年度中国旅游出版社最受读者喜爱的‘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五。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古镇旅游景观空间重构获省级一等奖等。获“云南省文旅产业与全域发展社科创新团队”称号。
3.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研究并取得佳绩
完成《云南石林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云南休闲型旅游目的地培育与品牌创新》《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合作重点及对策》《中国云南—GMS旅游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方案构建及实施对策》《云南省云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课题;多篇论文被转载;出版《陆疆边境旅游发展战略与政策创新研究》《边疆山区旅游与交通空间结构演变及效应研究》《云南山水景观论》《土著知识旅游研究》《云南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究》等,《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古镇旅游景观空间重构》获省级一等奖;《旅游产业地理: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与主题》获省级一等奖。获“云南省高校旅游产业发展与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4.编制旅游标准、管理办法、建设方案等供有关部门和行业参考
完成云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云南省旅游度假区建设技术规程,云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标准,云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验收标准,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乡镇标准、村标准,云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办法等;完成云南省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云南省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方案、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方案、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方案、云南省境外旅游投资及园区聚集工作实施方案等。
5.区域旅游规划研究与实践促进产业发展
完成省委省政府云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中的古滇文化、三国文化、元谋人、帽天山、恐龙谷等5个, 云南省边(跨)境旅游专项规划、云南省“昆玉红”旅游带发展规划、“大香格里拉”资源整合营销规划、云南旅游倍增计划、云南参与澜-湄旅游合作框架及十五行动计划、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规划纲要、旅游地规划与调整性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等;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多篇论文被转载;出版《旅游地规划》《旅游规划教程》《旅游规划:技术与方法》《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等。编制丽江、丽江古城、香格里拉、腾冲、西双版纳、大理、怒江、保山,湖北长阳、英山、麻城,甘肃天水,西藏阿里等地旅游规划100余项。成功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6.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区域地理问题
完成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金沙江云南段河谷—水系形成演化与环境效应研究》、国家基金《金沙江干热河谷形成时代研究》《长江第一湾形成与金沙江水系发育》《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国家“973”计划课题《纵向岭谷区地表过程及生态环境研究》、教育部重点《金沙江中游河谷地貌与水系发育研究》、省科技计划重点《三江并流区现代地表过程及其关联效应研究》《横断山中南段干热河谷生态地理环境形成机制与演化研究》《山区小流域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试点研究》《山间盆地城市下垫面条件研究》等课题,出版《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效应》《自然资源学导论》《云南地理》等。“城市地貌系列论文”获省级三等奖,“昆明城市下垫面条件研究”获省级三等奖,“昆明城市发展下垫面条件研究”获省建设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参编的《云南通史》获中国社科出版社优秀图书奖,云南省艾滋病流行社会经济影响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
7.地理与旅游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带领团队创建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地理学博士、博士后点,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点,以及云南师范大学和云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成为了低纬高原地理学特色学科群建设负责人,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省重点实验室创室主任,高原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云南省旅游发展改革与发展、低纬高原与区域发展、文旅产业与全域发展等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省哲社研究基地首席科学家。建设省部共建教学科研基地、重点学科及旅游管理博士生导师团队等,担仼旅游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负责人。参与的“面向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的“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建设、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高职师范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获省级二等奖等。
8.做好战略咨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组织团队开展疫情对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布了系列成果,撰写了系列建议,得到了社会的较广泛认可,被媒体和一些公众号转载。撰写的《新冠肺炎疫情后云南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建议》《关于对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的对策与建议》《区块链赋能云南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借力假日市场加快推进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智能边境安全合理系统的建议》《关于尽快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建议》等10余项得到书记省长等主要领导正面批示。
作为一名教师,明庆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能、知、应”等,形成了“四字诀”。先后获得云南省高校优秀党员、曾宪梓基金会优秀教师(三等奖)、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等荣誉。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知网联合课题组在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发布的“旅游论文学术影响力Top100”和“旅游论文作者学术影响力To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