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青少年拓宽视野、筑梦未来,我院“经纬拾光”实践队精心打造开设地理特色课程,引导河南省南阳市唐河金桥学校的中学生“看世界、知中国、爱家乡”。
实践队队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地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体验。队员王昱雯运用河南与新疆人口密度的数据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差异背后的自然与人文因素,并借助地球公转动态模型,向学生直观展现了地球运动与四季更迭的奥秘,将抽象的天文原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景象,启发学生解码身边的地理现象。

队员何思维通过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入,结合海河入海口的地形特征,解析了“陈塘关”作为“边关重镇”的地理区位属性,对比神话“东海”与现代东海海域范围,让学生理解方位的古今演变。通过架起影视文化与地理知识的桥梁,带领学生们感受地理在不同场景中的渗透与应用,深化对地理学科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认知。

“制作校园地图”课程中,队员张莞千围绕“地图三要素”设计阶梯式课程:从方位辨别的经纬网模型实操,到比例尺的实地测算与换算,再到图例符号的标准化解析。学生们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绘制出个性化的校园地图,通过对比不同比例尺地图的细节差异,深化对地理工具应用的理解。这不仅让学生掌握地图核心知识,更在实践中提升空间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为突出地域特色,队员们以河南为例,将课程延伸到地域文化的地理智慧,讲解其“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如何孕育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阐释豫剧唱腔与地域水土的关联,解读甲骨文承载的中原地理记忆。学生通过对比河南方言“中”字的多义性与豫菜“五味调和”的烹饪哲学,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塑造“执中守和”的地域性格以及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从解析自然节律到动手绘制地图,从解读荧幕神话到感悟田间智慧,实践队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眼中可观、脑中可思、心中可感的鲜活内容,让知识真正扎根于生活,让学生在触摸世界的过程中,真正与地理相知相融。
通讯员:张烜僮 刘明玥 王丽娜
编辑:刘新星
审读:李志雄 刘新星 蔡乐 向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