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出生于1965年11月,博士,教授。
198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6月至今,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任教。
现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气象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等。
获湖北省高校“两访两创”活动先进个人称号,四次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获“华中师范大学2006-2007学年度教学工作优秀一等奖”、华中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2013年3月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2018年2月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2018年8月获第二届“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四)。
主要研究领域为“水环境与水资源”、“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环境与健康”、“学科教学(地理)”。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
一、水环境与水资源
长期从事“水环境与水资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研究区域为长江中游、湖北省、武汉市。
长期讲授“水文学”、“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的奥秘”、“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等课程。
主持了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长江中游地区人类社会与水环境关系的演变及特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中游人水关系的演变”、湖北省水利厅项目“湖北省水旱灾害及洪水资源化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文环境变化对江汉湖群大型水生植物腐烂分解的影响及其机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中游沿岸地区水资源研究”。
出版了专著《长江中游人水关系演变及其特点》(独撰)。
发表了“湖北省旱灾成因及对策研究”、“湖北省旱涝灾害的基本特征与成因”、“荆州市洪灾社会脆弱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研究”、“长江中游水环境的变迁与城市的演变”、“基于VSD的湖北省人水耦合系统脆弱性评价”、“武汉城市圈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湖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Economic & Social Influence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Vicissitude of Yangtze River Basin”、“Impacts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on the Dongting Lake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武汉市水资源利用研究”、“湖北省农业及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质的影响”、“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试论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等20余篇此研究方向的论文。
二、资源开发与资源演变
多年从事“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除了水资源之外,还主要研究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气候资源等。
讲授过多年的“旅游资源学”、“自然资源学”等课程。
主持了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环境效应研究”;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冈市持续土地利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美丽中国建设的区域战略研究”、湖北省旅游局项目“长阳关口垭旅游规划”等。
出版了著作《湖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第一作者)、译著《世界的天气与气候》(第二作者)、合著《世界市场经济模式及其最新演进(下卷)》(第三作者)、参编教材《旅游资源学》(第二作者)、《湖北民俗志》等。
发表了“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非线性关系”、“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服务价值变化研究”、“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预测”、“安徽省耕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社会效益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非线性关系”、“基于能源利用的湖北省碳足迹分析”、“空气负离子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试论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20余篇此研究方向的论文。
三、环境与健康
近年开始从事“环境与健康”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气候与健康”的研究。
课程组在全校开设了通识核心课程“环境与健康”,作为主要参与者(排名第二),本人主要讲授“气候与健康”部分。作为学校重点支持的课程,每学期选课学生众多;本课程于2017年开始在慕课网开课,选课人数众多;学校正在力推本课程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与人类健康可持续,通过人的健康促进国家的昌盛富强。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60—1911年间中国疫灾时空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水土环境变化与健康响应创新群体”、华中师范大学综合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及重大交叉研究项目“湖北省水土环境变化与健康响应”;主持了旅游规划项目“蕲春株林石板岩万亩中草药观光园总体规划”的编制。
参与编写的教材《环境与健康》、参编的著作《湖北健康地理》初稿都已完成,预计将在2019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发表了“1965-2015年武汉市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2016年武汉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近50年武汉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分析”、“宜昌市夏季气候舒适性分析”、“近52年来武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等多篇此研究方向的论文。
四、学科教学
长期从事学科教学(地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为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讲授“地理科学新进展”、为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讲授“地理学科发展专题研究”、“地球概论与气候研究专题”等课程。
主持了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师地理教学与中学地理教学衔接研究”等;参与了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地理教师教育人才培育”、“高师地理专业教师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等;参与了校极教研项目“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高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改革与创新”、“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师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云课堂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等。
发表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地理专业免费师范生自我身份认同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地理师范生地理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体现混合式学习特征的地理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基于学生认知逻辑的高中地理教材栏目分析—以人教版第四章和中图版第二章为例”、“高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浅议新课改以来地理高考趋势”“初中地理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设计—以‘校园小气候的观测’为例”等10余篇此研究方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