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9日,学院“经纬领航党员实践队”围绕“人民城市理念下的滨水空间重塑”主题,赴上海宝山滨江公园与南京长江大桥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访长江岸线变迁,书写青年党员对长江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深切思考。
实践队首站走进上海宝山滨江公园。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宝山滨江,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曾以厚重的工业积淀著称。近年来,宝山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示精神,启动滨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将曾经的“生产岸线”逐步转型为“生活岸线”。如今,约6公里的滨江岸线串联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等多个生态旅游节点,工业遗迹与生态景观交织共融,城市更新赋予老工业区新的文化内涵。实践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度访谈,亲身见证了滨水空间的生态嬗变与人文重塑。

第二站,实践队来到南京长江大桥。这座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地标性工程,不仅承载着国家工业发展的集体记忆,其周边区域的改造也鲜明展现了滨水空间重塑的历史脉络。秉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治理理念,南京积极推进长江岸线生态化改造,将昔日工业滨水带转变为集生态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市民客厅”。长江大桥脚下,工业记忆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成为人民城市理念落地生根的鲜活注脚。

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深入一线调研学习,用脚步丈量生态修复的成效,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的成果。每一处滨水空间的变化,都是对“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生动诠释;每一位队员的思考与实践,都是青年党员投身国家发展战略的坚定回应。行走即课堂,实践即成长。未来,实践队员将继续深挖调研成果,发挥地理学专业优势,积极参与长江岸线系统治理与空间优化,努力让这条“黄金水道”成为传承城市记忆、服务人民生活、推动文旅融合的活力纽带。
通讯员:熊博 汪哈佛
编辑:刘新星
审读人:李志雄 王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