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欣)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晚上六点半至九点,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华中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模拟两会”大赛决赛在华中师范大学六号楼华大青年报告厅顺利举行。
本次比赛的评委由洪山区政协委员、化学学院朱先军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主席谢从高老师以及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王嵘蓉老师担任。
首先,全体师生起立,齐唱国歌。接着,由主持人对“模拟两会”决赛比赛规则进行介绍。经过初赛海选,评审组委会筛选出10份提案最终进入决赛。10组参赛队伍按照事先抽取的出场顺序上台进行发言,向台下代表委员及评委陈述自己的提案。陈述结束后按照赛前抽签两两分组的结果,以模拟记者团的形式就对方提案中问题设计的可靠性、解决方式的有效性等任意方面进行质询,再由老师进行提问与点评。
而后,本次模拟两会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序幕,10支参赛队伍分别围绕校园生活、社会现状、基层治理、教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提出提案,用准确且精简的语言向评委及在场观众们依次介绍提案的提出背景、问题现状、产生原因及对应措施等内容。对模拟记者团以及评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评委老师也对每个提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活动过程中穿插了两轮有奖竞答环节,在场观众积极参与抢答,现场氛围活跃。
关于校园生活方面,第一组参赛队伍就建立校园霸凌预防与处理机制提出提案,对理论进行讲解并分析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所面临的窘境以及危害,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评委老师认为该提案指出了学校存在的现象与问题,并建议参赛队伍所提出的解决方法要具体且切实可行。
关于社会现状方面,第二支参赛队伍以湖南永州为例,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现状并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了对应的举措,谈到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到产业融合、产业升级以及品牌塑造。第三支参赛队伍指出当前存在社区工作对接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效力不显著等现实困境,需要增强党员下沉社区服务效能。
关于基层治理方面,居民小区、学生宿舍强制使用“刷脸门禁”以及社区基层治理存在现实困境等社区问题,均是参赛队伍所思考的问题。第六与第八两支参赛队伍就以上问题分别进行阐述,提出了切实可靠的解决对策。
关于教育发展方面,四支参赛队伍分别就不同切入点展开,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和搜集的数据信息阐述提案提出背景,根据目前的现状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第四支参赛队伍着眼于研究生身心健康;第七支参赛队伍关注与父母承担子女课业压力现象;第七支参赛队伍以新的视角剖析《家庭教育法》;而第十支参赛队伍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则,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方面展开讲述,评委老师认为这些提案切入点新,但是部分提案提出依据存在偏差,且存在的困境与提出的对策需要相对应。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第五支参赛队伍分析了华中师范大学无障碍环境的现状,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举措,如通用及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落实无障碍环境制度等。
最后,评委老师做了总结点评,朱先军老师总结了本次“模拟两会”大赛决赛10个提案的选题内容,他认为在民生问题中教育是热点话题,但是令他遗憾的是参赛选手没有结合当前热点和民生问题进行选题,比如疫情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湖北新高考制度等。朱先军老师还指出提案有固定的格式,所提出的意见也应当切实可行。
谢从高老师总结大赛要做到“四要”,即政治要强、视野要宽、思维要新以及辩论要热。王嵘蓉老师对本次比赛予以很高的评价,指出本次比赛能够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参赛队伍的语言要做到更加精炼,思维逻辑得继续打磨,提案中也不应出现错别字。王嵘蓉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民生问题的热切关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经过十组参赛队伍的提案展示和评委老师们的点评打分后,最终第七组参赛队伍关于“解决父母承担子女课业压力过重问题”的提案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同时也获得“华研提案之星”称号。
获得本次大赛二等奖的是第一组参赛队伍关于“建立校园霸凌预防与处理机制”的提案以及第三组参赛队伍关于“增强党员下沉社区服务效能”的提案。
获得本次大赛三等奖的是第四组参赛队伍关于“保障研究生身心健康”的提案、第六组参赛队伍关于“居民小区、学生宿舍不得强制使用‘刷脸门禁’的建议”的提案以及第十组参赛队伍关于“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提案。
获得本次大赛优秀奖的是第二组参赛队伍的“中国传统村落现状之见与思湖南永州篇”、第五组参赛队伍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提案、第八组参赛队伍关于“推进‘条块’和社区整合,提高街道和社区回应诉求能力”的提案以及第九组关于“建议制定《家庭教育法》”的提案。
活动最后由三位老师为各参赛队伍颁发获奖证书并合影留念,至此,第四届研究生“模拟两会”大赛决赛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