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蕾 )2018年12月21日(周五)下午2:00,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计算机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第36期“百年求索·杰青讲坛”在我校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教授首先介绍了在农业和农村问题领域国内研究的总体格局。讲到中国农业和乡村地理研究的主要阵地,教授列举了八位在相关领域内有杰出贡献的学者,鼓励学生可以多关注这些老师的论文和研究成果。教授还介绍了中国农业和乡村地理研究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乡村城市到城乡一体化再到乡村发展多元化,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不同,现阶段的重要领域是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等。
接下来,曾教授讲到了尚待研究的问题,主要围绕中国农业问题、中国乡村问题和农业的发展趋势展开。中国农业问题中,教授主要提到了四点: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未落实;机会主义是农业最大的伤害;发展中的“现代农业”并不完美;种地无经济效应,农产品质量不安全。中国乡村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是在农村中,去农化思维导致乡村空心化,最后可能呈现城乡人口倒置转换。农业发展趋势是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越来越体现出价值,农民与互联网的关系更加紧密。
除了乡村问题,曾教授还介绍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旨,第一是要具备问题意识;第二是要时刻心存敬畏;第三是善于运用地理思维,教授推荐了刘卫东著《经济地理学思维》和朱鹤健著《地理学·思维与实践》等书籍;第四是要把握学科前沿,阅读最新的国内外的论文和文献;第五是注重实地调研,要到实地勘查和感受,实践出真知。
最后,学生积极提问,教授热心的解答了学生关于学科和讲座内容的提问,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曾菊新,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还兼任《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杂志编委。1993年被国务院誉为在高等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早期参与了《湖北省农业地理》调研编写、《湖北省综合农业区划》调研编写、全国重点地区(江汉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亚热带山区综合开发与整治、鄂西自治州国土规划;主持过5项国家自科与社科项目,主持的25个省部级项目中有19项属于地区城乡经济布局和建设规划;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6个与农业和乡村有关)。主要从事区域科学和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领域是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以及城乡发展与规划;出版主编或编著教材、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