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成长为人民教师的重要一课,也是将教育理论融入课堂实践的关键环节。2025年9月2日,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实习生夏西赴咸阳彩虹第二中学,开启为期10周的教育实习之旅。在此期间,她积极投身教学一线,聆听指导教师的课堂示范,参与备课研讨与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与班级管理水平。在庄严的阅兵仪式、精彩的说课大赛以及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中,她主动学习、用心体悟、勤于反思。教育实践的沃土让她在锻炼中成长,在体验中收获,对教师职业与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在仪式中成长
9月3日,咸阳彩虹第二中学组织全体师生共同收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阅兵仪式”现场直播。当国旗冉冉升起、国歌庄严奏响时,礼堂内气氛肃穆,全体师生起立致敬。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神情,听到他们由衷的赞叹,她真切地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力量。仪式结束后,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该如何传承爱国精神。这场生动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让她对教师的育人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更使她明晰:爱国主义教育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以心为引,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共情、在情感共振中扎根,最终厚植家国情怀。

图1 实习老师与师生共同观看纪念大会阅兵仪式
在观摩中学习
9月15日,实习老师全程观摩了学校教师说课大赛。其中,地理教研组卞老师关于《大气热力环流》的说课展示尤为亮眼:他巧妙地将 “热岛效应” 等抽象地理概念与学生熟悉的 “城市与郊区温差” 、“夏季室内外通风” 等具象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计,逐步引导学生从现象观察深入到成因探究,让复杂原理变得可感可知。这种思路清晰、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其地理学科的逻辑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说课结束后,实习老师主动与卞老师交流,围绕“如何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让知识更贴近学生认知”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梳理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路径。此次观摩与研讨,让她不仅直观学习到优秀课堂设计的精妙技巧,更对“地理教学如何联结生活、渗透育人价值” 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知,为后续教学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2 实习老师旁听教师说课大赛
在活动中感悟

图3 实习老师参与“巧手做月饼,传承中秋情”活动
中秋前夕,实习老师参与了学校举办的“巧手做月饼,传承中秋情”主题活动,与高二学生一同体验月饼制作的全过程——从揉面、包馅到压模,师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制出了一份份香气四溢的月饼。活动中,她耐心指导学生相关制作技巧,与学生们交流各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奇特魅力。活动接近尾声时,一名同学将自己刚做好的第一个月饼递给她,接过月饼的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忽然深刻领悟到,教育从来都不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在学生递来月饼的温暖瞬间中,蕴含着比课本更生动的“课程”——那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是师生间真诚的情感联结,更是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收获成长的过程。
撰写:夏西
审读:许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