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编号:070501 校内代码:445
一.专业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24年私立华中大学的史地专业。2010年获批地理教育专业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2013年获批地理科学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引进、学术团队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均取得突破性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湖北省创新群体、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地理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医学地理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本专业教师教学团队2018年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本专业教研室2018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合作研究课题;近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办学条件优越,建有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宜昌野外综合实习基地、武汉植物园等野外实习和校外实训平台和华师一附中等校外教育实习基地。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1门。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体现学科交叉特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体现社会需求特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现因材施教特质,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专业特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3000多名地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优质地理教育师资的摇篮。
二、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立足华中地区、面向全国,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求,能达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备崇高的师德、浓厚的教育情怀、开阔的国际视野、科学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地理学科专业素养、良好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养成规律,掌握学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出色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能够跟踪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动向并进行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善于沟通与合作,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具备未来教育家发展潜质,引领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卓越师资。
师范生毕业 5 年后,应具有如下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成就:
(1)师德规范: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从教;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热爱地理教育事业,有成为卓越地理教师的强烈意愿,并为此而不断努力;养成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践。
(2)教学能力:勤于钻研地理教学问题,善于综合运用地理学科思维、知识和方法以及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支持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实现有效教学和指导课外地理实践;习得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在区内引领和组织团队进行集体备课,为新进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示范;胜任各种级别优质示范课,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批判性思维,反思性、启发性地进行评课。
(3)育人能力: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深刻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积累了丰富班主任工作有效经验,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策略与技能,掌握共青团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并能够整合地理知识和育人经验,将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4)个人发展:养成终身学习、自主学习与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有团队意识,掌握沟通合作技能;时时关注国际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地理教育交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形成反思习惯,形成的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引领区域地理教育研究和改革创新。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达成国家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为目标,突出地理学科专业特色、教师教育特色、学校特色。具体包括践行师德(毕业要求1和2)、学会教学(毕业要求3、4和5)、学会育人(毕业要求6和7)、学会发展(毕业要求8、9、10和11)四个方面,简称“一践行三学会”。详细内容如下。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毕业要求及内涵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1.师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 |
1.1熟悉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掌握教育法律法规。能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学习。 1.2按照社群平台学分要求,积极参加社团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尤其是支教、有关环境保护的科普宣传和志愿者活动。 1.3具有良好的师德规范和道德修养,认同并参加师德典型模范学习。能阐明“四有好老师”的基本内容和内涵,并进行实践。 1.4将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能用自身的道德修养感染中学生,能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
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情系学生、胸怀育人的教育情怀,学会做学生全面成长的引路人。 |
2.1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树立职业理想,养成职业精神。能够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能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乐于为中学生成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2.2具备一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掌握较全面的地理知识和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实践出真知的意识和探究能力。 2.3通过参与式课程学习、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主题性教育活动、行动性实践体验、激励性成长评价等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
3.知识整合:扎实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思想与方法,重点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了解跨学科知识;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理解并初步运用,能整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初步习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
3.1掌握地球表层系统各地理要素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以及地理事象的形成过程及演化特征,能够正确阐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地理学科发展前沿与趋势,具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3.2掌握比较扎实的相关支撑学科(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人文科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等)的通识性知识。 3.3深刻领会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熟悉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能描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能举例说明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等。 3.4能够将习得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跨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整合性知识和能力结构,初步掌握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
4.教学能力:能够依据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在教育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指导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
4.1能够准确理解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内涵和要点,掌握地理课程的宗旨和基本理念,了解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具备培养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识。 4.2掌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业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能够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实施地理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经验,并能针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实证化的行动研究。 4.3掌握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调查和野外实习的能力,熟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和研学旅行的方法和策略。
|
5.技术融合: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技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经验。
|
5.1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地理学习机会和地理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 5.2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合理选择和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并借助这些资源和手段进行地理学习设计。 5.3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地理学习体验。 |
6.班级指导:掌握班级指导技能与方法,具有班主任工作有效经验。 |
6.1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掌握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规律、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2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讲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见习等相关课程,获得积极的专业体验。 6.3能够在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教学活动中运用班级建设、和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进行班级建设、组织和管理。 |
7.综合育人: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
7.1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的意识。 7.2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养成教育规律,认识地理学科在综合育人过程中的价值。 7.3了解地理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活动的联系,熟悉开展人地协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7.4能够结合学校文化特点,设计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指导中学生开展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课外活动,参与科技创新比赛或地理知识竞赛。 |
8.自主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
8.1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备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 8.2了解地理学科(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核心发展内容,了解该专业大学四年的发展阶段及其相应路径。 8.3能够结合就业愿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8.4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能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实验和研究,并获得相关经验。 |
9.国际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
9.1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通过学习国外地理教材、科学教材、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等内容,了解国外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9.2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体会国际先进的地理教育理念和经验。 9.3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中尝试借鉴国际先进地理教育理念。 |
10.反思研究:理解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掌握教育实践研究的方法和指导学生科研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
10.1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评课环节,善于发现他人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关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地理学科理解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 10.2能够通过地理教育专题研究、科研活动、实习课题和毕业论文等研究性活动,掌握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等必要的教育实践研究方法。 10.3能够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4具有撰写地理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
11.交流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意识,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
11.1掌握团队协作学习知识与技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野外调查、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乐于与学习伙伴分享交流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遇到的地理教学问题。 11.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深入体验观摩互助、合作研究、团队互动;形成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具备与校领导、同事、中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与交流的技能,具备相关经历体验。 |
四、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
√ |
|
√ |
|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
√ |
√ |
√ |
√ |
毕业要求3:知识整合 |
|
√ |
|
|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
√ |
√ |
|
√ |
毕业要求5:技术融合 |
|
√ |
|
|
毕业要求6:班级指导 |
√ |
|
√ |
|
毕业要求7:综合育人 |
√ |
|
√ |
√ |
毕业要求8:自主学习 |
|
|
|
√ |
毕业要求9:国际视野 |
|
|
|
√ |
毕业要求10:反思研究 |
√ |
√ |
√ |
√ |
毕业要求11:交流合作 |
|
√ |
√ |
√ |
五、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学思想史、地理学科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地理学业测量与评价等。
六、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理学
具体课程学时、学分,课程计划表以及实践教育安排等请见附件。
2021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