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GIS)是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体系,主要研究如何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可视化、传播以及应用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其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应用。
在华师,就有这样一个团队,深耕GIS地理信息科学,连续四次获得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级GIS学科竞赛特等奖,他们就是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教学 团队 ( 从左到右依次为朱升、肖佳、李畅、吴浩、刘鹏程、涂振发、彭飞飞)
团队由吴浩、李畅、刘鹏程3名教授,涂振发、彭飞飞2名副教授,讲师肖佳,实验员朱升组成。 五年来,他们步履不停,努力 探索 “学训赛创”四位一体 的GIS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入选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华师贡献”。
学训赛创,全能!
2023年12月11日,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在广州落下帷幕。由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左彤欣、饶晓悦、宋睿祺、姜佳璇组成的代表队荣获特等奖。这是华师学子连续第四次获得这一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级GIS学科竞赛特等奖。
回想起 8个月 的备赛过程,左彤欣 坦言“累但值得”。她说,经过比赛的历练,她的最大收获就是“使理论知识得以更好地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左彤欣的收获实则也是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教学 团队长期努力的方向。 如何提升地理信息科学人才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并发掘具备高水平GIS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 ,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立足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老一辈学者的积淀,经过近十年摸索,“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成型,并于2021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GIS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排名第一)。
吴浩认为,“学训赛创”培养模式,改变了理论学习、实验实践和竞赛创业各自为营的培养模式,让这些环节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有利于培养专业素质与行业服务并重的创新型人才。
有情怀的“地信人”!
向行业需求、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是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也是他们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的初衷。“把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结合起来,将实训中习得的技能在实习中实践运用,才能更好地夯实专业技能”,成为团队的共识。
吴浩: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倘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视了与信息技术发展的融合,或者没有注重跟相关行业的衔接,就可能导致毕业生与行业需求脱节,也无法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
为此,他们开发了国土规划、旅游开发、安全应急、生态环境、地理教育5个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还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土保持中心站、航天宏图等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以“大一专业认识与观摩、大二大三技能实习和训练、大四校外实习”的方式,打磨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与地理信息产业需求的适配度。
重视学科竞赛参与、努力搭建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比赛……在吴浩看来,实践教学 是多维度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对于培养创新应用能力强的高水平地理信息科学人才也颇有助益。
宋睿祺坦言,参加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今后想要努力的方向”。“经过比赛,我觉得自己对科研挺感兴趣的。比如室内定位导航。”宋睿祺解释道,“目前室内导航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可研究空间还比较大。就拿逛商场来说,现在很多商场都是大型综合体,用室内导航,就能比较方便地找到想逛的商店或者吃饭的地方。”
吴浩:地理信息科学是面向国家需求的,是一门紧紧围绕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学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斗卫星导航等一批亮眼的国之重器和重大工程都有地信专业人才的参与。地理学者也应该是有家国情怀的,这对于新时代GIS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每一年的新生研讨课上,老师们都会跟年轻的“地信人”这样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也是对同学们的殷切期待。跟学院其他老师一样,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 把这份期待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中。
课堂上,吴浩和团队的老师们会把专业讲授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鼓励同学们探究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给出解决方案,让他们运用空间分析知识,解决现实中资源配置、物流配送、疫情防控、交通堵塞等棘手的问题…… 通过“课程思政”,让地理国情认识、可持续发展观、科技强国情怀入脑入心。
团队成员肖佳老师汇报《地图学》教学创新成果
神仙团队!
培养优秀人才,是为人师者的使命和担当。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科教协同,稳扎稳打。
团队成员坚信好的教学离不开好的科研。 近年来,他们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等重大科研课题;在GCB、IJGIS、CEUS、JAG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荣获2021年度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入选2022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
科研要过硬,教学也不能放松。 吴浩带领团队钻研教学教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吴浩: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通过科研反哺教学,不断将最新的前沿科学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才能拓展学生眼界,丰富他们的学识。老师只有把“内功”修炼好,才会有教好学生的自信和底气。
据介绍, “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GIS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 相关成果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海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借鉴和采用,辐射示范效应显著。
“通过跟踪调查分析,我们在国土规划、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安全应急等特色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地理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能力都比较突出,得到了行业高度认可。”吴浩说,这是让他和团队老师们最欣慰的事情。
面向国家需要
深植家国情怀
为华师“地信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