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二届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CHMG)学术沙龙在我校举行。本届沙龙由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团队承办,我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协办。会议设置2场大会报告、2个分会场论坛,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近80名代表参会。
11月1日,社科处处长段锐、科技处副处长徐芬、前沿交叉研究院副院长李卿教授,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敖荣军教授、副院长刘目兴教授、副院长梅琳副教授出席开幕式。敖荣军、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海蓉研究员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团队负责人、我校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龚胜生教授主持。

龚胜生教授主持开幕式

敖荣军教授致辞

李海蓉研究员致辞

与会代表合影
11月1日的大会主旨报告,由武汉大学教授谢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周琼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院李海蓉研究员、武汉大学教授贾鹏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郑晓红研究员、我校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朱媛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周宏伟教授、武汉大学谢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玉尚教授、龚胜生教授分别以《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对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流行的影响研究》《信息技术赋能健康地理学》《生命历法与健康医学》《“航空饮食”可以有更好的资源环境与健康效应的选择—来自中国九大航空公司的案例》《中国古代城市的生命周期》《明初以降江南农业结构与寄生虫病》《气候变化、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的关系—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框架》《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为题作报告。
11月2日的大会主旨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李玉尚教授、龚胜生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周琼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李化成教授、山东女子学院王晓伟教授、南昌师范学院李孜沫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姚申君副教授、南阳师范学院刘国旭副教授、邯郸学院石国宁博士、湖南城市学院肖克梅博士、我校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后王无为分别以《换个视角看灾害:向灾而生与内化为同的文化史解读》《论医学社会史研究中的病种认定问题—从〈撒母耳记上〉中的一场瘟疫说起》《中国古代江南地区霍乱流行分布与自然环境机制》《社会系统传递视角下近300年中国疫灾流行特征研究回顾与展望》《健康资源可达性与公平性研究》《民国时期南阳疫灾流行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人平均死亡寿命的时空变迁研究》《近代中国南方口岸城市疫灾的时空过程及社会影响研究》《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的回顾与前瞻》为题作报告。
11月1日,“健康地理”和“历史医学地理”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健康地理”分会场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海蓉研究员、武汉大学贾鹏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姚申君副教授、朱媛媛教授点评。“历史医学地理”分会场由陕西师范大学周宏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李沛霖教授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郑晓红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孙灵芝副教授点评。

“健康地理”分会场报告人员合影

“历史医学地理”分会场参会人员合影
闭幕式上,龚胜生教授进行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本届沙龙参会报告涉及气候、环境与疾病关系、健康地理与信息技术等方面,充分展现了跨学科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为推动我国健康地理与历史医学地理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龚胜生教授总结讲话
通讯员:徐浩铭、李军、李佳思、万思琪
编辑:刘新星
审读人:张涛、龚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