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晓颖,女,汉族,1994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2级本科生,博雅计划生。曾获博雅丹桂奖学金、国家奖学金,2014-2015年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三等奖,连续三年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感恩科研 收获成长
之所以选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因为我一直对环境问题比较关注,对环境方向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在大学期间学习相关专业,积累相关知识。而从大一入学开始,我便下定决心今后要对环境科学方向进行深入的学习,希望能考上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习得更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并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在大二期间,凭借优秀的专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我入选华中师范大学“博雅计划”,学院为我配备了指导老师。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专业知识的机械化学习,终究无法让我们真正掌握知识、锻炼自身、感受其中的乐趣。本科阶段参与科研活动,不仅能将我们书本所学投入实践,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更能为将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从入学伊始,我便打算进行环境相关的科研活动。在进入本科学习的头一年,除了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自己也常和趣味相投的同学沟通,交流自己想要研究的领域,也常与相关专业的老师联系。于是在大二期间,我申报了大学生科研项目《东湖藻类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武汉市东湖的浮游藻类及富营养化状态进行相关研究。
我选择的科研项目有着较强的专业指向性,实施上强调实验数据的分析,因此我们的项目工作以实地采样、实验分析、后期处理等为主。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最终确定在一年间逐月采样,为了保证每月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实验中去,作为负责人,我不得不放弃了辅修的计划。我相信真正投入做一件事,是需要牺牲与妥协的,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个科研项目中学习到更多环境知识,积累更多的实验经验,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好基础。
实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两个组员因为出国、毕业等原因退出了我们的项目。作为负责人,我积极想办法解决人员问题,经过协商最后选择了两名优秀的13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同学加入我们团队。湖泊逐月的采样,一年下来租赁船只的费用便十分高昂,其他药品、器材等等支出,累加起来我们的经费缺口很大。这一年里,我和组员们时常为此忧心,幸好得到了其他组同学以及指导老师的帮助。
实验过程中,我们常遇到药品无法购得、实验仪器缺乏、实验数据不理想等问题,然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实验药品我们自己通过植物提取,实验仪器我们一次次前往化学学院、生科院麻烦学长学姐借我们使用,数据不满意就重新做实验进行测定。比起最初面对麻烦的烦躁懊恼,我们在实验结束后多了面对问题从容不迫。
每次采样,恶劣的天气环境似乎也十分眷顾我们,我们经历过强降温大雪天气,踩着厚厚的积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们经历过强对流天气,冒着生命危险顶着雷淋着大雨在被大风刮得剧烈摇晃的船上采样;我们经历过在酷暑拖着沉重的设备、样品来回奔波……恶劣的天气并没能打击我们,反而给我们的采样添加了不少乐趣,也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回忆。
一年来,我们每月都要花费大量时间采样、实验,不去实验室的日子我们都在处理数据、查阅论文,科研伴随着我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困难重重,常把我们折磨得焦头烂额,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困难与艰辛,我们都一一面对,绝不退缩,反而让我们越战越勇,我们组的每位同学都得到了磨练。我们获得了更坚韧的毅力、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绝不轻言退缩的勇气。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解决问题、积极应对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挫折,相信我们将有更强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去解决。
我自己是一个比较被动的人,有些事情习惯于顺其自然,不愿意自己主动去掌控。然而作为负责人,整个项目进程、实验状况,我需要全权把握控制。采样、实验时间的确定、药品的订购、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团队的大小事需要我主动承担、主动负责,我不能退缩。通过科研,我的积极性逐渐被激发出来,现在的我更愿意去掌控全局,更愿意在团体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科研强调的是团队的协同合作,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组员各有分工,任务明确。对于面临的问题,我们会共同协商;处理数据,我们头脑风暴;面对困境,我们相互鼓励。我们也有出现矛盾的时候,但最后总能化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协调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妥协、学会尊重彼此。
一年的科研,除了带给我学术研究上的体验与积累,对我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我学到了在课堂与书本上无法习得的知识,我学会了团队的相处之道,我学会了面对困难绝不退缩主动克服的精神……这个大创项目结束了,我的科研之路却未结束。紧接着的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实践,都将继续锻炼我的科研能力,我相信这一年的收获将会影响我今后的科研道路。
今年的暑假,我申请了包括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内五所高校共七个院系的夏令营,本来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最后却受到了七份夏令营录取通知。我相信这一年的科研经历为我加分不少,也着实为我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