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东欣
【照片】
【简介】
李东欣,男,汉族,广东珠海人,共青团员,英语六级,城环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本科生。平均学分绩排名第三,综合考评成绩排名第一,主持两项校级学生科研课题。曾担任学院团委组织部部委、年级团总支书记、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菁英学校”四期学员班团支书等职务,获评学院团委“优秀部委”、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党委组织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所在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
【个人事迹】
学生工作:意外当选 服务角色 收获认可
在进入到大学之前,其实我几乎没有接触过学生工作。唯一一次,是因为班级实行轮流当班长的制度,正好轮到我,干了一个月。初到华师,见到了许多组织或部门纳新招人:校学生会,学院团委学生会,年级团总支学生会……出于好奇,每一个都想去尝试尝试。同时,抱着“以后找工作也要面试,不如趁这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面试能力”的心态,我全部都选择了其中竞争力最大的部门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最后的结果是惊喜地都选上了。
要做好那么多份学生工作,确实不容易。别人可能会说这需要细心,因为整理文件信息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差错;别人也可能会说这需要耐心,因为同一项材料难免需要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别人更可能会说这需要能力,毕竟活动的组织需要统筹协调。然而我觉得最为重要的,也是作为学生干部最基本应具备的,是一颗为同学们服务的心。怕出现错误可以认真检查,反复修改是为了让材料更加完善,统筹协调能力也是锻炼出来的,真正有了为同学们服务的心,明确自己的服务角色,就有了把工作做好做精呈现给大家的动力。
在考核评优之时,我幸运的能够拿到优秀的成绩,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令我感觉到,学生工作是一个为同学们付出并收获幸福感的过程。
接触更多优秀的人
或许是因为学生工作,也或许是因为性格比较外向,我逐渐意识到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扩展朋友圈的重要性。在别人的身上总是能找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值得我去学习。他们或许知识渊博思维活跃,或许严谨细心踏实努力,或许热爱运动积极向上,或许坚忍不拔有始有终……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之处,每个人也有优秀的地方,接触更多优秀的人,能让自己潜移默化接受他们的影响,开拓自己视野,坚定自己的方向,不让自己迷茫。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龄选择了安逸
曾经有同学这么问道:“你每天都这么忙,可是为什么看起来却那么开心?”看着朋友圈里周末出去吃喝玩乐的各种分享,其实内心也有恐慌,仿佛自己把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过成了高中时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日子,仿佛他们才是真正的大学生。不过我也很明白,大学是最容易和同龄人拉开差距的阶段。有很多时事政治等着你去关注了解,有很多专业知识等着你消化吸收,有很多经典书籍等着你去阅读体味,有很多有意义的活动等着你组织参与……大学里,能做的太多了。想必大家都听过“上了大学以后就轻松了”这句话。的确,大学可以过的很轻松,但也可以过的很充实忙碌。只要你有着积极向上,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想法,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过得很快乐,这快乐不同于沉迷游戏、综艺节目带来的短暂快乐,或许是更“高级”的乐趣。
做一个具有平民情怀的卓越人才
第三学期跟随学院社会实践队在英山进行精准扶贫调研时,感触颇深,收获颇多,学习到了书本中学习不到的内容。走进贫困户的土坯房中,看到了宛如“原始”的居住方式,没有瓷砖,没有家电,桌上椅子上散布着泥土,甚至连灶台烧的都依然还是柴薪,很难想象这般曾经出现在博物馆里对困难年代原景复原的场景,居然还现实存在于当今的中国。走进去的那一刻,不用过多的言语,光是视觉的冲击便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党中央倡导精准扶贫的意义,这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民更加值得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暑期期间,我有机会跟随“恽代英菁英学校”的学员们,前往了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红色精神培训,实地走访了梁家河、枣园、王家坪、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区,观察孕育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知青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社会环境。返校后,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内容涵盖恽代英精神、习近平治国理政战略、大学生法治思维、自然辩证法导读等多方面内容。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陈荣卓老师讲解的乡村振兴与青年使命专题,老师说在当今时代下,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不断完善提升自己,以自己为中心,但是现实是社会上还有许多底层人员值得我们关心。以农民工为例,他们是用双手真正建设起城市高楼大厦的人,可他们的生活环境却没有我们优越,甚至夏天只能在地铁站内蹭个空调小憩一会儿,醒来还要继续工作。这样细微的社会观察视角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意识到,光优秀不够,应该做一个具有平民情怀的卓越人才。
学术科研:体验研究生生活的本科生
在科研方面,我主持了两项校级学生研究课题:《新时代创新提升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方法研究》获校青年研究中心一般项目立项;《商业街道活力评价及影响机制研究》获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B类立项。正是由于这两个项目,使我体验到了研究生般的生活。我曾经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中国青年规划师年会和武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亚洲城市研究网络年会,在年会上听取前辈们的就他们的课题作汇报分享,交流学术问题,暑假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交流学习,这种社交场合对我来说还是鲜能接触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许多。科研过程中,检索文献、研读论文、自学软件、课题讨论、社会调研、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等,这些事项虽然费时费力,但极大的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使我接触了或许一名本科生不会接触的事情,开阔了眼界。
一年过去,大学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