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青岛大学举办。本次年会以“旅游强国建设的学科使命”为主题,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业界的五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旅游地理学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文旅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我院副院长谢双玉教授、乔花芳副教授等7名师生参会,并在多个平行论坛中汇报、交流研究成果,体现了学院在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学术积淀和创新活力。
在“城市休闲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新效应与数智邮轮”平行论坛中,谢双玉作题为《武汉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场景化类型及其水平研究》的汇报,尝试将场景理论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微观尺度空间的评价中;博士研究生崔馨月汇报了《主客凝视下公共游憩空间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以武汉市江滩为例》,硕士研究生姜可冉汇报了《城市漫游体验场景对旅游者地方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多维度展示了团队在城市休闲空间研究领域的新探索。


乔花芳副教授在“乡村旅游创新、可持续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平行论坛中,汇报了《乡村民宿的场景化类型与水平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的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闫旭在“绿色旅游、人类福祉与旅游疗愈”平行论坛中,汇报了《乡村旅游地游客恢复性环境感知及其疗愈效应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的研究进展。

此外,由王晓芳副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团队完成的《大余湾:从文化密码到破局新生》旅游地理调研作品,在“第二届旅游地理本科生调研大赛”中表现突出,2023级地理科学专业罗翊筠代表团队做了大余湾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调研成果的汇报,荣获大赛二等奖,充分展示了学院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据悉,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是我国地理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学术组织,积极践行“旅游强国建设的学科使命”,通过定期举办学术年会、专题研讨、青年沙龙及全国性调研竞赛等活动,构建了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创新与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和创新动能。
通讯员:崔馨月
编辑:刘新星
审读:谢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