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欣)2020年10月30日(星期五)下午三点,由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协办的“流域精细化模拟的高性能耦合模型和智能云平台技术研究”讲座在10号楼南楼城环学院406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万顺教授主讲,由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刘目兴教授主持,有多个学院的多名学生到场聆听、学习。讲座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由张万顺教授做主题分享。他首先对所在科研团队的研究——流域水环境模拟与仿真实验室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急需精细化、高效化模拟,我国的数据体系、制度体系和计算能力面对严重的水环境和水资源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的流域水利、水环境精细管理需求是实现流域环境管理的空间、时间、指标以及管理制度的精细化。其次,张万顺教授详细地介绍了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技术(大数据)、空地水一体化模型技术(耦合模型)、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信息化技术(智能平台),这些关键性的技术能够解决尺度、精度、指标等多方面的精细化管理问题。再次,张万顺教授对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搭建了三峡库区污染物入库通量监测预警平台、重庆水环境累积性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及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能够实现监测、控制、预报、预警、考核等方面的业务化应用。最后,张万顺教授就研究成果得到的国内报道及国际评价进行展示。

第二阶段,提问交流环节。讲座主持人刘目兴教授就本讲座进行总结,而后,与会的田培老师、谭文霞老师、方建老师、姜艳老师及袁绪英老师分别就累积性风险应该如何捕捉以及水环境、水生态研究的区别,水华的研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及先进的模型是否有考虑发布,模型的构建是否可以进行经验分享,平台的顶层设计与封装及生态模型等方面进行提问。张万顺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对研究团队的成果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展示与讲解。张万顺教授指出在构建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认真全面的了解,掌握内部机理,确定变量及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问题满足什么样的动力学机制再构建模型。他还叮嘱科研工作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相关的经验与教训。


至此,“流域精细化模拟的高性能耦合模型和智能云平台技术研究”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