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第十四届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进入辽宁省,在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下,实习队伍来到祖国东北的辽沈大地,开启了绿江黄海之行。
Day13
1.抗美援朝纪念馆
8月9日上午,实习队伍抵达辽宁省的第一站——抗美援朝纪念馆。在这里,师生们共同缅怀那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不畏艰难困苦、慷慨奉献一切的革命先烈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仅是老一辈革命先烈们肩负起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中国安定繁荣的坚实基石,更是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需要永远铭记的历史。

实习师生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前合照

馆内实景
2.鸭绿江断桥
8月9日下午,实习师生前往鸭绿江断桥参观。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是鸭绿江近口段与河口段的分界点,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而成为的断桥。在鸭绿江畔,辽宁师范大学校友、辽东学院理学院院长李富祥副教授向实习师生介绍了断桥的历史以及鸭绿江河口区的范围。通过这次介绍,实习师生对鸭绿江断桥的背景和地理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辽东学院理学院院长李富祥进行讲解

鸭绿江断桥
Day14
1.庄河港
8月10日上午,经过一晚的休整后,实习队伍来到了庄河港。作为大连五大核心口岸之一,庄河港具备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一座终年不冻的港口。在辽宁师范大学王海壮副教授的介绍下,实习师生从交通地理和历史地理的角度对庄河港的功能和大连港的空间演化过程有了新的认识。这次介绍使得师生们对庄河港的重要性以及大连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辽宁师范大学王海壮副教授讲解
2.金石滩
8月10日下午,实习队伍到达金石滩。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是著名的自然奇石地质景观公园,拥有独特而世所罕见的海蚀地貌景观。在前往金石滩的路上,辽宁师范大学的刘亮老师向师生们讲解了海浪对基岩海岸的三种侵蚀作用,以及海蚀地貌的发育过程和金石滩的地层与褶皱构造。刘亮老师还指出,海蚀穴和海蚀平台是判断古海蚀地貌及其发育过程的重要依据。这次讲解使师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金石滩独特的地质景观形成过程。
刘亮老师为师生讲解

海蚀柱——“将军石”

金石滩背斜与大连电视台台标
大连金石滩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海蚀地貌类型,并且基岩节理和构造发育良好。其中,最核心的景点为“恐龙探海”,它经历了千百万年的风化和海蚀作用逐渐形成,仿佛一只逼真的恐龙在伸长头颈饮水,其在地质形态上称为“海蚀拱桥”。

核心景点“恐龙深海”
Day15
1.黄渤海分界线
8月11日上午,实习师生一同考察了黄渤海分界线。站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大连航标处旅顺航标管理站史向东老师首先向师生们介绍了老铁山灯塔的基本情况。这座百年灯塔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仍然保存完好,并且至今仍然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导航作用。

史向东老师讲解
在参观完老铁山灯塔后,实习师生们一同来到海岸边,近距离观察黄渤海分界线。李剑锋副教授向大家讲解了黄渤海分界线形成的原因。他解释道,由于黄海和渤海的海水盐度存在差异,黄海的水呈深色,而渤海的水呈浅色。

黄渤海分界线实景
2.旅顺军港与海岸堆积地貌
下午,实习师生到达本次实习的最后一站——旅顺军港。在这里,师生们共同考察了老虎尾沙嘴的海岸堆积地貌,并了解旅顺军港的发展历史。李剑锋副教授与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张威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旅顺军港的形成背景和特点,“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百年历史看旅顺,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生动地概括了旅顺军港的重要性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旅顺军港与海岸堆积地貌

学院师生与郑祥民理事长、吴正方教授合影
Day16
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闭幕式
8月12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闭幕式于辽宁师范大学举行。闭幕式主要包括学生汇报总结、表彰大会以及领导致辞三个环节。郑祥民教授对本次实习进行了全面总结,向东北四校等领导和随队指导教师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寄语参与本次实习的学生们,希望学生能够怀揣家国情怀,胸怀担当精神,成为为地理学和国家作出贡献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郑祥民理事长致辞
学院师生在参加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中获得多个奖项,学院带队老师夏天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学院2021级本科生石磊同学获评卓越实习生,丁宁同学获评优秀实习生。


师生代表上台领奖
至此,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圆满结束。在过去的16天时间里,实习队伍穿越了吉林省广阔的松嫩平原,踏上了黑龙江肥沃的黑土地,欣赏了辽宁省美丽的滨海风光。实习过程中不仅领略了壮丽的火山地貌景观,还感受到了雄浑的河流地貌,最后抵达了迷人的海岸地貌。
本次野外实习不仅锻炼了师生们的野外实践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对地貌类型和地理环境的认识。一路上,实习师生翻越山丘,奔赴海洋,在这漫长的3500公里征途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铭记了心中的远方和那美丽的“白山黑水,黄海绿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我们更应把双脚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全体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