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八时许,在指导老师伍铁牛、李硕、李溪然及辅导员卢雯、孟琦老师的带领下,地理科学专业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020级本科生开展了今日的地貌和土壤实习活动。本次实习内容包括石灰岩棕红壤调查和地下岩溶地貌观测。
上午九点左右到达了今天的第一个实习地点——小溪塔。实习队来到位于丁家坝桥头的夷陵小溪塔森林公园,由伍铁牛老师带领大家做了土壤地理的相关实验。同学们挖开了一米多深的土壤剖面,在将其划分发生层次之后,用便携式仪器分别测量了每一层的含水量、硬度、土色等参数。

挖掘剖面

厚度测量
随后,我们乘车抵达白马洞景区。在前往溶洞的路途中同学们远观了长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葛洲坝的全景。

葛洲坝远景
“据宜昌《东湖县志》记载:白马洞在县北三十里,曾有白马出穴觅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曾出此穴,相去数千里。白马洞因此而得名。洞室全长2100米:由200米的水路和1900米的旱路组成。同学们分为陆路和水路两路进入。

白马洞洞口

白马洞水行路
白马洞内广布着石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雨水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地对岩石进行溶蚀,经过漫长的溶解和淀积,形成了由许多形态各异,造型独特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洞中有洞,石笋林立,钟乳高悬,千姿百态,俨然一座地下溶洞博物馆,让同学们对于岩溶地貌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

溶洞石景
在观察岩溶景观的同时,同学们还测量了白马洞的宽度、高度、形态等,绘制了白马洞平面图。

溶洞洞口测量
在动手实践之后,大家加深了对岩溶地貌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也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