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南昌·赣州高中地理联合主题教研暨“1+N”县域高中发展提升共同体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研讨活动在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召开,我校实习生杨舒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场学习,观摩优质课,深入学习莲塘一中202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为后续成为一线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图1 南昌·赣州高中地理联合主题教研活动现场
本次研讨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校长欢迎致辞、优质课展示、莲塘一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分享,以及优质课评课。
在优质课展示环节,《建设海绵校园》一课,以莲塘一中校园内涝现象这一真实情境进行导入,联系水循环知识,抛出核心问题:“下渗的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这一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图表、自主完成相关真题,从时空视角学习并巩固下渗的影响因素,学会从时空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莲塘一中平面图,从增加下渗、延缓径流这两个角度,绘制《告别积水,建设海绵校园建议图》,并通过讲述“海绵城市”之父俞孔坚教授的改造理念,对建设海绵校园的措施进行补充。整堂课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既有理论讲解,又有问题分析,讲授贴合生活实际,课堂氛围活跃,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争当“水审计师”》一课,以“威海面积逐渐减少”有关视频导入新课,抛出问题:“威海为什么会越来越小?”,让学生以“水审计师”的角色进入课堂。随后,老师以解密“水账簿”——掌握核心审计工具、现场审计——各区域情况分析、出具“审计报告”——我们的智慧解决方案这三个探究环节串联起整节课,让学生在掌握水量平衡公式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进行沼泽地、城市内涝、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在课后进行调查实践,审计当地“水账簿”,撰写《区域水量平衡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建议书》。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将枯燥的知识以生动的表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人水和谐”的必要性,极具思想价值。在观摩优质课之后,实习生体会到了情境教学的魅力,学习到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图2 《建设海绵校园》优质课展示现场

图3 《争当“水审计师”》优质课展示现场
在莲塘一中202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分享环节,刘瑶老师分享了莲塘一中地理教研组制订复习计划的依据与规划:基于“三新”要求和本校学生学情,树立教学理念,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确定复习目标,强调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在展示完莲塘一中地理教研活动安排与团队协作方式之后,刘瑶老师针对目前教学内容容量扩大、课堂时间不足、适应“三新”目标的复习课模式尚缺成熟范式、网络资源难以高效纸面化应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强规划,重视师生学习活动分工与合作,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简单学习任务,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讲解重点知识;整合电子资源,形成配套高效的校本资源;抓重放轻,避免知识内容过度拓展,将更多时间放在对学生思维进阶的培养上;运用“以知识主题做线索,真实情境做载体,能力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潮汐式轮回复习策略”。经过复习计划和策略分享环节,实习生认识到了在高三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构建真实地理情境,以思维结构为重点的必要性,学习到了针对当前教学背景的“潮汐式轮回复习策略”,受益匪浅。

图4 莲塘一中202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分享环节
在评课环节,老师们表示了对本次所展示的优质课的赞赏,并提出了疑问,例如:若将《建设海绵校园》一课在省内优质课活动上进行展示,脱离了莲塘一中这一背景,应该如何进行优化。而后,南昌市地理教研员李娟老师回应了这一问题,提出以任务为中心的方式,用真题进行导入,在学生在学习了知识之后引导学生联系周边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李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以身边的真实情境任务作为起点,重视学生思维结构的培养。

图5 评课环节老师积极探讨教学问题

图6 李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实习生不仅加深了对当前教学背景的了解,更学习到了高三一轮复习策略和复习课的创新模式,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后,也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努力成为优秀的一线地理教师。
撰写:杨舒景
审读人:彭飞飞